劝酒寄元九

薤叶有朝露,槿枝无宿花。君今亦如此,促促生有涯。 既不逐禅僧,林下学楞伽。又不随道士,山中鍊丹砂。 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何不饮美酒?胡然自悲嗟。 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 三杯即酩酊,或笑任狂歌。陶陶复兀兀,吾孰知其他。 况在名利途,平生有风波。深心藏陷阱,巧言织网罗。 举目非不见,不醉欲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薤叶(xiè yè):一种植物的叶子。
  • 槿枝(jǐn zhī):木槿树的枝条。
  • 促促:匆匆忙忙的样子。
  • 禅僧:修习禅宗的僧人。
  • 楞伽(léng jiā):佛教经典《楞伽经》的简称,这里指禅修。
  • 鍊丹砂(liàn dān shā):道教中炼制丹药,追求长生不老。
  • 胡然:为何,何故。
  • 悲嗟(bēi jiē):悲伤叹息。
  • 销愁药:消除忧愁的药物,这里指酒。
  • 神速:非常迅速。
  • 世虑:世俗的忧虑。
  • 天和:自然的和谐。
  • 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样子。
  • 陶陶:快乐的样子。
  • 兀兀(wù wù):孤独的样子。
  • 巧言:花言巧语。
  • 织网罗:编织陷阱。

翻译

薤叶上的朝露,槿枝上的花朵一夜即凋。你现在的生命也是如此,匆匆忙忙,有限而短暂。 你既不追随禅僧,在林中学习《楞伽经》;也不跟随道士,在山中炼制丹砂。 百年的生命中,夜晚占去一半;一年的春天,其实也不多。为何不饮用美酒?为何要无故地自悲自叹。 俗世称酒为销愁的良药,其效果之快无与伦比。一杯酒可以驱散世间的忧虑,两杯酒可以恢复天地的和谐。 三杯酒下肚,人便酩酊大醉,有时笑着任由自己狂歌。快乐而又孤独,我还知道其他的什么呢? 何况在名利场上,一生中总有风波。深心里藏着陷阱,巧言中编织着网罗。 我并非看不见这一切,不醉又能如何呢?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友人元九的劝酒之作,诗中通过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世俗忧虑的反思,表达了饮酒可以暂时忘却烦恼,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如将生命的短暂与夜晚、春天的短暂相对比,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同时,通过“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的夸张描述,突出了酒的销愁作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解脱之道的探索。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