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注释
- 虚白堂:馀杭郡的宴会厅。
- 东洛:指洛阳,唐代东都。
- 吴乡:指苏州,古属吴国。
- 蓬鬓:指头发蓬乱。
- 菊花:秋季开放的花,象征重阳节。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是中国传统节日。
- 摇落:指树叶凋落。
- 姑苏台:苏州的古台名,古迹。
- 苍霭:青色的雾气。
- 太湖:中国东部的大型淡水湖,位于江苏省。
- 假日:指重阳节这样的节日。
- 榜舟:划船。
- 铮鏦:形容乐器声音清脆。
- 拨剌:形容弹拨乐器的声音。
- 吴娃:指吴地的女子。
- 凝绝:形容音乐或歌声停止后的静寂。
- 金钿:指女子头上的金饰。
- 觥盏:酒杯。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茱萸:重阳节时佩戴的植物,有驱邪避疫的寓意。
- 堰:水利工程中用于调节水流的小型水坝。
- 棨戟: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仪仗之一。
- 傥来:如果来。
翻译
前年九月初九在馀杭郡,我在虚白堂设宴招待宾客。去年九月初九我到了东都洛阳,今年九月初九我又来到了吴地的苏州。两边的头发都已斑白,三地的菊花都是同样的黄色。一天天感觉自己越来越老,一年年更加珍惜重阳节。江南的九月树叶还未凋落,柳树青翠,蒲草绿油,稻谷飘香。姑苏的台榭依傍着青色的雾气,太湖的山水闪烁着清亮的光芒。可惜这样美好的假日天气,公门的吏员都安静地享受着凉爽的风。划船骑马邀请宾客,清扫楼阁,拂拭席位,摆开酒壶和酒杯。胡琴声清脆,指拨声响亮,吴地的女子美丽,眉眼修长。笙歌一曲后,思绪凝结,金钿再次拜谢,光芒起伏。太阳即将落下,准备点灯,风渐渐增强,加添酒浆。酒杯翻动如荷花叶,舞女的发髻摆动如茱萸房。半醉中起身四顾,看到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庙间出,东西南北,桥梁相望。水道分脉,船只鳞次栉比,里闾棋布,城册方正。人烟树色无隙缝,十里一片青茫茫。自问我有何才能与政绩,高厅大馆居于中央。铜鱼是泽国的象征,刺史是古吴都的王。郊外无战马,郡内无战事,门前有仪仗,腰间有官印。盛时若来,应感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从事清醒归来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狂。五十岁已过不算早逝,七十岁是常有的寿命。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时所作,通过对比前年、去年和今年的重阳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详细描绘了重阳节的宴会场景,以及苏州的自然风光和城市布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自问自答,反思自己的政绩和人生,表达了对盛时不再的惋惜和对壮岁逝去的感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白居易晚年诗歌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