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热

畏景又加旱,火云殊未收。 篱暄饥有雀,池涸渴无鸥。 岸帻头仍痛,褰裳汗亦流。 若为当此日,迁客向炎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畏景:指酷热的阳光。
  • 火云:形容夏日酷热的云彩。
  • 篱暄:篱笆旁的阳光。
  • 池涸:池塘干涸。
  • 岸帻(zhě):束起头巾,露出额头。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迁客:被贬谪的人。
  • 炎州:指南方炎热的地方。

翻译

酷热的阳光加上干旱,夏日的火云依旧未散。 篱笆旁的阳光下,饥饿的麻雀在叫,池塘干涸,连渴水的鸥鸟也无处寻觅。 束起头巾,额头依旧疼痛,提起衣裳,汗水也在流淌。 在这样的日子里,被贬谪的人是否应该前往那炎热的南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夏日酷热干旱的景象,通过“火云”、“篱暄”、“池涸”等意象生动地传达了炎热的氛围。诗中“岸帻头仍痛,褰裳汗亦流”表达了诗人对酷热的不适感受,而结尾的“若为当此日,迁客向炎州”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忧虑,反映了诗人对被贬谪命运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