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三首

鬓发已斑白,衣绶方朱紫。 穷贱当壮年,富荣临暮齿。 车舆红尘合,第宅青烟起。 彼来此须去,品物之常理。 第宅非吾庐,逆旅暂留止。 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 有如蚕造茧,又似花生子。 子结花暗凋,茧成蚕老死。 悲哉可奈何,举世皆如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鬓发:两鬓的头发。
  • 斑白:头发花白。
  • 衣绶:官服上的绶带,用以标志官职。
  • 朱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朱为正色,紫为次。
  • 穷贱:贫穷卑贱。
  • 壮年:中年,通常指三四十岁。
  • 富荣:富有和荣耀。
  • 暮齿:晚年,老年。
  • 车舆:车辆。
  • 红尘:尘世,繁华世界。
  • 第宅:府邸,大宅。
  • 青烟:炊烟,也指升起的烟雾。
  • 品物:万物,各种事物。
  • 常理:普遍的规律。
  • 逆旅:旅馆,客栈。
  • 委蜕:自然脱落,比喻生命的终结。
  • 造茧:蚕吐丝作茧。
  • 花生子:花结果实,子指果实。
  • 暗凋:默默地凋谢。
  • 老死:自然死亡。

翻译

我的两鬓已经斑白,衣上的绶带却才显朱紫之色。 在壮年时贫穷卑贱,到了晚年却富有荣耀。 车辆和红尘混为一体,大宅中升起了青烟。 有人来,有人必须离去,这是万物不变的规律。 这些大宅并非我的家,只是暂时的停留之所。 子孙并非我所拥有,他们只是生命的自然延续。 就像蚕造茧,又如花生子。 花结了果后默默凋谢,茧成了蚕便老去死去。 悲哀啊,无可奈何,整个世界都是这样。

赏析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比壮年与暮年的境遇,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流转和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诗中运用了蚕造茧、花生子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循环和终结,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