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阙塞龙门口,祇园鹫岭头。
曾随减劫坏,今遇胜缘修。
再瑩新金刹,重装旧石楼。
病僧皆引起,忙客亦淹留。
四望穷沙界,孤标出赡州。
地图铺洛邑,天柱倚崧丘。
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
波翻八滩雪,堰护一潭油。
台殿朝弥丽,房廊夜更幽。
千花高下塔,一叶往来舟。
岫合云初吐,林开雾半收。
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讴。
官散殊无事,身闲甚自由。
吟来携笔砚,宿去抱衾裯。
霁月当窗白,凉风满簟秋。
烟香封药灶,泉冷洗茶瓯。
南祖心应学,西方社可投。
先宜知止足,次要悟浮休。
觉路随方乐,迷涂到老愁。
须除爱名障,莫作恋家囚。
便合穷年住,何言竟日游。
可怜终老地,此是我菟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阙塞(quē sāi):指山口。
- 龙门:地名,位于洛阳南。
- 祇园(qí yuán):指佛教圣地。
- 鹫岭(jiù lǐng):指印度灵鹫山,佛教圣地。
- 减劫(jiǎn jié):佛教术语,指时间的减少。
- 胜缘(shèng yuán):佛教术语,指好的因缘。
- 瑩(yíng):照亮,此处指装饰。
- 金刹(jīn chà):指寺庙。
- 石楼:石制的楼阁。
- 沙界:佛教术语,指世界。
- 孤标(gū biāo):独立高耸的样子。
- 赡州(shàn zhōu):地名,指洛阳。
- 洛邑(luò yì):洛阳的古称。
- 崧丘(sōng qiū):指嵩山。
- 瑟瑟(sè sè):形容水声。
- 八滩:指多个险滩。
- 堰(yàn):堤坝。
- 弥丽(mí lì):更加美丽。
- 岫(xiù):山洞。
- 棹郎(zhào láng):船夫。
- 衾裯(qīn chóu):被褥。
- 簟(diàn):竹席。
- 药灶(yào zào):炼药的炉灶。
- 茶瓯(chá ōu):茶杯。
- 南祖:指禅宗南宗。
- 西方社:指佛教。
- 浮休(fú xiū):佛教术语,指生死轮回。
- 爱名障:指对名声的执着。
- 恋家囚:指对家的依恋。
- 菟裘(tú qiú):指隐居之地。
翻译
在龙门山口,鹫岭的祇园, 曾经随着时间的减少,如今因好的因缘得以重修。 再次装饰了新的金刹,重新装点了旧的石楼。 病弱的僧人都被吸引来,忙碌的游客也停留不前。 四望尽是沙漠般的世界,孤峰高耸于赡州。 地图上铺展着洛邑,天柱依靠着嵩山。 两岸苍苍,中心水声瑟瑟。 波涛翻滚如八滩雪,堤坝护着一潭平静如油的水。 朝霞中的台殿更加美丽,夜晚的房廊更加幽静。 千花围绕高塔,一叶小舟往来。 山洞合着云雾初吐,林间雾气半收。 静听樵夫的话语,远听船夫的歌声。 官职散去后无所事事,身体闲适非常自由。 吟诗时携带着笔砚,宿营时抱着被褥。 明月当窗照,凉风满竹席秋意浓。 烟香封住了炼药的炉灶,泉水冷冽洗净了茶杯。 南宗的禅心应当学习,西方的佛教社团可以投靠。 首先要知道满足,其次要领悟生死轮回。 觉悟之路随方而乐,迷途终老愁。 必须除去对名声的执着,不要做恋家的囚徒。 便应终年居住,何言竟日游。 可怜这终老之地,这是我隐居的菟裘。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重修香山寺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教的敬仰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香山寺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术语和自然意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通过对比世俗的忙碌与寺庙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 《 除夜 》 —— [ 唐 ] 白居易
- 《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 —— [ 唐 ] 白居易
- 《 禽虫十二章 》 —— [ 唐 ] 白居易
- 《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 —— [ 唐 ] 白居易
- 《 闻李十一出牧澧州崔二十二出牧果州因寄绝句 》 —— [ 唐 ] 白居易
- 《 重到城七绝句高相宅 》 —— [ 唐 ] 白居易
- 《 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 》 —— [ 唐 ] 白居易
- 《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 —— [ 唐 ]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