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轸(zhěn):用玉制成的琴轸,用来调整琴弦的松紧。
- 朱弦:红色的琴弦。
- 瑟瑟徽:琴上的徽位,用以指示音位。
- 吴娃:指吴地的女子,这里可能指弹琴的女子。
- 徵(zhǐ)调:古代五音之一,这里指音乐的调式。
- 湘妃:指古代传说中的湘水女神,这里指以湘妃为主题的曲子。
- 愁云雨:比喻忧愁的情绪,如同阴云密布、雨意绵绵。
- 萧萧:形容风声,这里用来形容郎君离去的情景。
翻译
玉制的琴轸,朱红的琴弦,琴上的徽位闪着瑟瑟的光芒,吴地的女子用徵调演奏着湘妃的曲子。那曲子里的旋律分明带着愁云雨意,仿佛在诉说着,那郎君离去的风声萧萧,却还未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位吴地女子弹奏湘妃曲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忧愁。诗中“玉轸朱弦瑟瑟徽”一句,既展现了琴的精美,又暗示了弹琴者的高雅。而“分明曲里愁云雨”则巧妙地将音乐与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能感受到曲中蕴含的哀愁。最后一句“似道萧萧郎不归”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女子对离人的深切期盼与无尽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注释
- 玉轸朱弦: 玉制的琴轴和红色的琴弦,形容琴的精美。
- 瑟瑟徽: 指琴徽,标记音阶位置的装饰品,其振动声如瑟瑟。
- 吴娃: 古代泛指吴地的美女,这里指弹琴者。
- 徵调: 五声音阶中的徵调,古代音乐的一种调式。
- 湘妃: 嫦娥的别称,这里可能暗指传说中娥皇、女英两位湘水女神。
翻译
精美的琴轴和朱红的琴弦发出低沉的瑟瑟声,吴地的美女以徵调弹奏着《湘妃怨》这首曲子。那琴音分明传达了无尽的哀愁,仿佛在诉说主人公萧萧(孤独)的思念,期盼着心上人不会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典音乐场景,通过白居易的笔触,读者能感受到琴音中的情感深度。诗人借助"玉轸朱弦"的华丽意象,强调了乐曲的高雅和演奏者的技艺。"湘妃怨"作为曲名,暗示了哀婉的情感主题。"分明曲里愁云雨"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化作可见的云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句"似道萧萧郎不归"则揭示了思念与失落的情绪,整首诗以音传情,韵味悠长。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 《 西行 》 —— [ 唐 ] 白居易
- 《 小庭寒夜寄梦得 》 —— [ 唐 ] 白居易
- 《 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秾茂尤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母丘元志写惜其遐僻因题三绝句云 》 —— [ 唐 ] 白居易
- 《 正月三日闲行 》 —— [ 唐 ] 白居易
- 《 宿杨家 》 —— [ 唐 ] 白居易
- 《 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 》 —— [ 唐 ] 白居易
- 《 新乐府草茫茫惩厚葬也 》 —— [ 唐 ] 白居易
- 《 新乐府 时世妆 儆戎也 》 —— [ 唐 ]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