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八景蓟门飞雨

出自蓟北门,试寻桑乾源。 飞雨四面至,河山为之昏。 高有营坞处,惊沙走颓垣。 下有战死骨,白兼沙土痕。 奔潨万雷喧,赤石孤电翻。 讵知苍茫际,神明悼其冤。 驱车过古城,暝拉翁投村。 解衣燎新火,松亭已升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山八景:指燕山地区的八大自然景观。
  • 蓟门飞雨:蓟门指蓟县(今属天津市),飞雨即暴雨。
  • 桑乾源:桑乾河的源头,桑乾河是永定河的上游。
  • 营坞:古代用于防御的堡垒或营地。
  • 颓垣:倒塌的墙壁。
  • 奔潨:形容水流湍急的声音。
  • 赤石:红色的石头。
  • 讵知:岂知,表示反问。
  •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黄昏。
  • :点燃。
  • 升暾:太阳初升。

翻译

从蓟县的北门出发,试着寻找桑乾河的源头。 突然间,暴雨从四面八方袭来,使得河山都变得昏暗。 高处有防御的营地,惊起的沙尘和倒塌的墙壁四处飞扬。 低处有战死者的遗骨,白色中夹杂着沙土的痕迹。 急流发出万雷般的喧闹声,红色的石头在孤电中翻滚。 谁知道在这广阔无边的天地间,神明也为这些冤魂感到悲痛。 驱车经过古城,黄昏时分拉着老人投宿村庄。 解开衣服点燃新火,松亭中已经可以看到初升的太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蓟门地区暴雨中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的结合,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沧桑。诗中“飞雨四面至,河山为之昏”生动描绘了暴雨的猛烈,而“高有营坞处,惊沙走颓垣”则反映了战争留下的痕迹。最后,诗人通过“讵知苍茫际,神明悼其冤”表达了对战死者命运的哀悼,以及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唐之淳

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 4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