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吴山绝顶望钱塘江潮

独倚危岑岸接䍦,晚潮初上练痕齐。 乱挝鼍鼓妖蛟舞,倒捲银山海日低。 弓弩千年人去后,帆樯万里望中迷。 凭谁唤起眉山老,为诵钱王庙里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危岑(wēi cén):高峻的山峰。
  • 岸接䍦(àn jiē lí):岸边连接着头巾,形容山峰高耸,仿佛与天空相连。
  • 练痕(liàn hén):指江水波纹,如同练帛上的痕迹。
  • (zhuā):敲打。
  • 鼍鼓(tuó gǔ):古代用鳄鱼皮制作的鼓。
  • 妖蛟(yāo jiāo):传说中的水中怪兽。
  • 银山(yín shān):形容波涛汹涌,如同银色的山峰。
  • 海日低(hǎi rì dī):海上的太阳显得低沉,形容波涛汹涌,遮天蔽日。
  • 弓弩(gōng nǔ):古代的远程武器。
  • 帆樯(fān qiáng):船帆和桅杆,代指船只。
  • 眉山老(méi shān lǎo):指苏轼,因其号“东坡居士”,眉山为其故乡。
  • 钱王庙(qián wáng miào):供奉钱镠的庙宇,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

翻译

独自站在高峻的山峰之巅,头巾仿佛与天空相连,晚潮初涨,江水波纹齐整如练。 乱敲鳄鱼皮鼓,水中妖蛟随之起舞,波涛汹涌如银山,海上的太阳显得低沉。 千年之后,人们已不再使用弓弩,远望万里帆船,视线却已迷失。 谁能唤起那位眉山的老者,为我诵读钱王庙中的题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通过“独倚危岑”、“晚潮初上”等意象,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中“乱挝鼍鼓妖蛟舞,倒捲银山海日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江潮的汹涌澎湃。结尾处提及“眉山老”与“钱王庙里题”,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孙一元

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