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花鸟图

宣仁升遐司马死,宋祚当时已中否。 岂知祸乱犹未休,更立端王作天子。 简书四出捷星驰,重见熙丰旧设施。 太室既崇荆国祀,朝堂新刊党人碑。 廷臣往往多钳口,四海祯祥无不有。 万金宝藏造池台,千里楼船载花柳。 君臣自诧文德修,不数唐汉追商周。 陈钟考鼓按雅乐,厉甲扬戈昧远谋。 宫中从容万机暇,酣饮逸游忘昼夜。 御辇时过宰相家,微行或饮倡楼下。 宣和殿内玉屏风,绮席金炉处处同。 诏遣内官宣画史,时拈象笔极形容。 神机密运回天巧,万岁齐呼尽称好。 玉砻装轴锦裁题,墨署花书朱篆宝。 心怡意适艺愈良,自道丹青过百王。 尽将兵籍付边将,还信奸臣斥俊良。 契丹灭后金人喜,犹剖王封赏阉竖。 露布初腾紫陌尘,天骄已渡黄河水。 汴京锁钥一时开,雉扇鸾舆去不回。 图书万卷入沙漠,奎璧无光天为哀。 只今俯仰三百载,南北兴亡几更改。 废陵已发社无基,尺素谁家尚收在? 吾知此画非人为,当有神物常呵麾。 故留花鸟在人世,要俾后来惩戒之。 古来君德在仁义,小技虽工何足计。 不见昭陵一艺无,伟绩鸿名照天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升遐 (shēng xiá):指帝王去世。
  • 宋祚 (sòng zuò):指宋朝的国运。
  • 中否 (zhōng fǒu):中途衰败。
  • 端王 (duān wáng):指宋徽宗赵佶。
  • 简书 (jiǎn shū):指官方文书。
  • 熙丰 (xī fēng):指宋神宗时期的政治改革,即王安石变法。
  • 太室 (tài shì):指皇宫中的主要殿堂。
  • 荆国祀 (jīng guó sì):指对荆国公王安石的祭祀。
  • 党人碑 (dǎng rén bēi):指记录反对变法的官员名单的石碑。
  • 钳口 (qián kǒu):闭口不言。
  • 祯祥 (zhēn xiáng):吉祥的征兆。
  • 宝藏 (bǎo zàng):珍贵的财物。
  • 池台 (chí tái):指宫廷中的池塘和亭台。
  • 楼船 (lóu chuán):装饰华丽的船只。
  • 陈钟考鼓 (chén zhōng kǎo gǔ):指举行盛大的音乐仪式。
  • 厉甲扬戈 (lì jiǎ yáng gē):指备战的状态。
  • 御辇 (yù niǎn):皇帝的车驾。
  • 微行 (wēi xíng):秘密出行。
  • 倡楼 (chàng lóu):指妓院。
  • 宣和殿 (xuān hé diàn):宋徽宗时期的宫殿名。
  • 玉砻 (yù lóng):精美的玉石。
  • 花书 (huā shū):指书法中的花体字。
  • 丹青 (dān qīng):绘画艺术。
  • 百王 (bǎi wáng):指历代君王。
  • 兵籍 (bīng jí):军队的名册。
  • 俊良 (jùn liáng):指有才能的人。
  • 阉竖 (yān shù):指宦官。
  • 露布 (lù bù):指官方的公告。
  • 紫陌 (zǐ mò):指京城的道路。
  • 天骄 (tiān jiāo):指外族的强敌。
  • 雉扇鸾舆 (zhì shàn luán yú):指皇帝的仪仗。
  • 奎璧 (kuí bì):指天上的星宿。
  • 昭陵 (zhāo líng):指唐太宗的陵墓。

翻译

宣仁帝去世,司马光也逝世,宋朝的国运已开始衰败。 祸乱并未停止,又立端王赵佶为天子。 官方文书如星辰般迅速传递,重现了熙丰时期的旧政策。 皇宫中的太室重新崇祀荆国公王安石,朝堂上新立了党人碑。 廷臣多闭口不言,四海之内吉祥征兆不断。 万金宝藏用于建造池台,千里之外的楼船载着花柳。 君臣自夸文德修为,不数唐汉,追寻商周。 举行盛大的音乐仪式,备战的状态却缺乏远谋。 宫中从容处理万机,酣饮逸游,不分昼夜。 御辇时常造访宰相家,微行或饮于倡楼之下。 宣和殿内玉屏风,绮席金炉处处同。 诏遣内官宣画史,时拈象笔极形容。 神机密运回天巧,万岁齐呼尽称好。 玉砻装轴锦裁题,墨署花书朱篆宝。 心怡意适艺愈良,自道丹青过百王。 尽将兵籍付边将,还信奸臣斥俊良。 契丹灭后金人喜,犹剖王封赏阉竖。 露布初腾紫陌尘,天骄已渡黄河水。 汴京锁钥一时开,雉扇鸾舆去不回。 图书万卷入沙漠,奎璧无光天为哀。 只今俯仰三百载,南北兴亡几更改。 废陵已发社无基,尺素谁家尚收在? 吾知此画非人为,当有神物常呵麾。 故留花鸟在人世,要俾后来惩戒之。 古来君德在仁义,小技虽工何足计。 不见昭陵一艺无,伟绩鸿名照天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宋徽宗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朝廷的奢华与腐败,以及国家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诗中,“宣和殿内玉屏风”等句,描绘了宫廷的富丽堂皇,而“御辇时过宰相家”等句,则揭示了君臣的放纵无度。最后,诗人通过“古来君德在仁义,小技虽工何足计”表达了对君王应以仁义治国,而非沉迷于艺术小技的深刻见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后人的警示。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浙江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宋濂弟子,尽得其学。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汉中府教授,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名其屋为“正学”,学者因称正学先生。建文帝即位,召为侍讲学士。修《太祖实录》,为总裁。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称效法周公辅成王,召使起草诏书。孝孺怒问“成王安在?”并掷笔于地,坚不奉命。遂被磔于市,宗族亲友弟子十族数百人受牵连被杀。有《逊志斋集》。 ► 4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