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辱:谦辞,表示承蒙。
- 襄王:指楚襄王,古代楚国的君主。
- 精镠:精美的金子。
- 轻箑:轻便的扇子。
- 陟:登,上升。
- 兰台:古代楚国的宫殿名。
- 巴童:巴地的童子,指楚地的乐师。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
- 纨扇:细绢制成的扇子。
- 烛银:银制的烛台。
- 恩波:恩泽,恩惠。
- 曝腮:晒太阳的鱼,比喻处于困境。
翻译
承蒙襄王殿下赐予精美的金子和轻便的扇子,我恭敬地写下这首五律以表谢意。
襄王喜爱秋天的气息,命令驾车上兰台。偶然听到巴地童子的乐曲,远远地怀念起宋玉的才华。凉风吹动纨扇,明月下银制的烛台亮起。不要说这恩泽浅薄,正是在困境中的穷鱼晒着腮。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世贞为了感谢襄王赐予的礼物而作。诗中通过描绘襄王登兰台、听巴童曲、怀念宋玉等场景,展现了襄王的雅致与对文化的推崇。后两句以凉风、明月为背景,巧妙地将恩赐与穷鱼的比喻结合,表达了即使微小的恩惠也足以温暖困境中的人,体现了作者对襄王恩泽的深切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