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九月朔日姜民部养冲邀登黄楼夜饮

风露严城欲暮秋,重关灯火上黄楼。 山邀夜色当杯入,云拥河声抱槛流。 片石长留苏子赋,荒原不散楚人愁。 论文况是登高日,藉甚逢君自胜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闰九月:指农历九月,因闰年而多出的一个月。
  • 朔日: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 姜民部养冲: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黄楼:地名或建筑名,具体位置不详。
  • 重关:指城门或要塞。
  • 当杯入:如同酒杯中的酒一样被饮入。
  • 抱槛流:环绕着栏杆流淌。
  • 苏子赋:指苏轼的作品,苏轼号东坡居士,又称苏子。
  • 荒原:荒凉的原野。
  • 楚人愁:楚地人民的忧愁,楚国古为中国南方大国。
  • 论文:讨论文学或文章。
  • 登高日:指重阳节,古人有登高望远的习俗。
  • 藉甚:非常,极其。
  • 逢君:遇到你,指与姜民部养冲相遇。
  • 自胜游:自然成为一次美好的游历。

翻译

秋天的风露使得城市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寒冷,我们登上黄楼,城门的灯火照亮了这里。山中的夜色仿佛被我们饮入杯中,云朵拥抱着河流的声音,环绕着栏杆流淌。苏轼的赋文长留在这片石上,荒凉的原野上弥漫着楚地人民的忧愁。今天不仅是讨论文学的日子,也是重阳节登高的好时机,非常幸运能在这里遇到你,自然成为一次美好的游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傍晚与友人登高饮酒的情景,通过“风露”、“重关灯火”等意象渲染了秋日的寒意和城市的宁静。诗中“山邀夜色当杯入,云拥河声抱槛流”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意境美。结尾处提到“论文况是登高日”,既表达了与友人讨论文学的愉悦,也体现了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