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新甫提学广西

· 尹台
衣冠并送文旌出,岭海遥思绣斧劳。 礼化新行秦郡邑,才名旧擅汉郎曹。 千金市圉求奇骏,万里云霄识羽毛。 若过九疑寻舜迹,应知云鸟尽箫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旌(wén jīng):古代官员出使或出行时所用的旗帜,用以显示身份。
  • 岭海:指岭南地区,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因其地多山且近海,故称。
  • 绣斧:指官员的仪仗之一,斧头用绣布包裹,象征权力。
  • 礼化:指礼仪教化。
  • 秦郡邑:指秦朝设立的郡县,这里泛指各地。
  • 才名:指才华和名声。
  • 汉郎曹:指汉朝的郎官,即皇帝身边的侍从官,这里比喻王新甫的地位和才华。
  • 千金市圉(qiān jīn shì yǔ):用千金购买马匹,圉指马厩,这里比喻选拔人才不惜代价。
  • 奇骏:指优秀的马匹,比喻杰出的人才。
  • 云霄:指高空,比喻高位或远大的前程。
  • 九疑:山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传说舜帝葬于此。
  • 舜迹:指舜帝的遗迹或事迹。
  • 云鸟:指传说中伴随舜帝的凤凰,象征吉祥。
  • 箫韶:古代的一种音乐,相传为舜帝所作,这里指舜帝的德政和教化。

翻译

众人一同送别你这位文官出使,我遥想你在岭南的辛勤。 新推行的礼仪教化遍及秦朝的郡县,你的才华和名声在汉朝的郎官中早已闻名。 如同用千金在马市中寻找奇骏,你的才华在万里云霄中也能被识别。 若你经过九疑山追寻舜帝的遗迹,应当知道那里的云鸟都是舜帝德政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是尹台送别王新甫前往广西提学时所作。诗中,尹台表达了对王新甫的敬佩和祝福。他赞美王新甫的才华和名声,将其比作千里马和云霄中的奇才。同时,尹台也寄托了对王新甫在广西推行礼仪教化的期望,希望他能像舜帝一样,以德政和教化影响当地。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教化事业的殷切希望。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