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石峰: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所居附近的山峰。
- 綵旃(cǎi zhān):彩色的旗帜。
- 蓬蒿:杂草。
- 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小径。
- 埽(sǎo):扫除。
- 寒烟:冷清的炊烟,形容隐居之地的荒凉。
- 金闺:指朝廷。
- 迥(jiǒng):遥远。
- 玉树:比喻才貌双全的人。
- 卿云:祥云,比喻贤臣。
- 杞国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 朋旧:朋友和旧相识。
- 城笳:城中的笳声,古代军中乐器,此处指城中的音乐或喧嚣。
翻译
在黄石峰头驻扎着彩色的旗帜,我扫除了蓬蒿覆盖的三径上的寒烟。 他年离别时梦见朝廷遥远,今日秋风中玉树的声响显得格外偏远。 幸好有贤臣如祥云般辅佐,不需要像杞人忧天那样无谓的忧虑。 山中深居,与旧友相逢的机会少,不要厌烦城中的笳声打扰了酒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情景,通过对比朝廷与山居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的淡漠。诗中“黄石峰头驻綵旃”与“蓬蒿三径埽寒烟”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繁华后者荒凉,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选择。后句以“卿云”比喻贤臣,表达了对国家有贤臣辅佐的欣慰,而“不须杞国浪忧天”则显示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结尾的“山深朋旧相逢少”与“莫厌城笳触酒筵”则进一步以山居的宁静与城中的喧嚣对比,强化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杂诗八首 其五 》 —— [ 明 ] 于慎行
- 《 题江村秋晚小画四首 其四 》 —— [ 明 ] 于慎行
- 《 寄张玉阳年兄汴上 》 —— [ 明 ] 于慎行
- 《 招山人歌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可大行方山道中二绝 》 —— [ 明 ] 于慎行
- 《 送王宫庶师竹请告南旋 》 —— [ 明 ] 于慎行
- 《 冯用韫宗伯订约西游登岱过期未至怀望遣闷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张静峰年兄赴河南别驾二首 其二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