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人宗:指人中俊杰。
- 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
- 词赋:指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
- 鹤发:白发,形容年老。
- 倚马:形容文思敏捷,能即兴作诗。
- 青玉杖:用青玉装饰的手杖,象征尊贵。
- 藏书:收藏的书籍。
- 白华楼:指藏书楼,象征学问深厚。
- 篱边松菊:篱笆旁的松树和菊花,常用来象征隐士的生活。
- 陶潜酒:指陶渊明所喜爱的酒,象征隐逸生活。
- 湖上烟波:湖面上的雾气和波纹,形容景色优美。
- 范蠡舟: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后与西施隐居,其舟象征隐逸。
- 尺素:古代书写用的短笺,这里指书信。
- 夜珠投:比喻珍贵的东西投向黑暗,不易被人发现。
翻译
人中俊杰在江东显露出风流倜傥,文学作品名声高扬,白发如秋。 文思敏捷如同倚马可待,手杖装饰着青玉,藏书楼中书籍堆积如山。 篱笆旁的松树和菊花,如同陶渊明所爱的酒,湖面上的雾气和波纹,宛如范蠡的隐逸之舟。 收到书信时,仰望明月,不知这珍贵的信件是否能被人发现。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茅鹿门先生的文学才华和高尚品格。诗中通过“人宗江左见风流”和“词赋名高鹤发秋”描绘了茅鹿门先生的文学成就和年高德劭的形象。后文通过“青玉杖”、“白华楼”等意象,展现了其学识渊博和尊贵地位。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茅鹿门先生书信的珍视,以及对其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茅鹿门先生的敬仰之情。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太虚亭望金陵亭在摄山绝顶 》 —— [ 明 ] 于慎行
- 《 午日独酌 》 —— [ 明 ] 于慎行
- 《 九月廿五日东园菊下小集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高太孺人挽章太史昆崙母也 》 —— [ 明 ] 于慎行
- 《 上外祖母麻王二太夫人七十偕寿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田父 》 —— [ 明 ] 于慎行
- 《 送朱鞶峰鸿胪之金陵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