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夏:盛夏,炎热的夏季。
- 斋居:在家中进行清净的居住,通常指进行宗教或精神修养。
- 玉树:比喻才貌双全的人。
-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形容家境贫寒。
- 车音:车辆行驶的声音。
- 停桡:停船。桡(ráo),船桨。
- 别浦:分别的水边,指离别之地。
- 江云:江上的云雾。
- 明河:明亮的银河。
- 夜色深:夜色已深。
- 佩向:佩戴。
- 仙曹:仙人的行列。
- 水玉:水晶,比喻清澈透明。
- 国士:国中的杰出人物。
- 南金:南方的金子,比喻珍贵。
- 清时:清明时代。
- 报主:报效君主。
- 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 野老:乡野的老人。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比喻安居乐业。
翻译
盛夏时节,我在玉树环绕的家中静修,忽然听到门外传来车辆的声音。停船在离别的水边,江上的云雾显得遥远,对着明亮的银河,夜色已深。佩戴着水晶,名望如同国中的杰出人物,珍贵如南方的金子。在这个清明时代,报效君主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乡野的老人也应余下击壤吟唱,表达安居乐业的心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夏日山居中的一次意外访客,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玉树林”、“蓬门”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居图景,而“停桡别浦”、“对酒明河”则增添了离别与相聚的情感色彩。末句“清时报主多同志,野老应馀击壤吟”表达了对清明时代的赞美和对平凡生活的满足,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古意十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董逃行 》 —— [ 明 ] 于慎行
- 《 伾麓山房十咏为朱槐石令君赋 其九 夕阳洞 》 —— [ 明 ] 于慎行
- 《 子愿饮天柱峰下赠吴人薛文学南旋 》 —— [ 明 ] 于慎行
- 《 壬辰冬月连营兄弟二葬抚今追昔潸然有感聊赋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
- 《 送赵瀫阳殿读上广东宪副 》 —— [ 明 ] 于慎行
- 《 送陈玉垒太史扶侍归蜀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