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河水汤汤,连山嵯峨。电雨晦冥,龙伯来过。 吞舟锯齿,其族孔多。公无凫跃之技,出没涛波。又无宝璧与马,歆神之和。 往则沉溺,当奈公何。善游固有数,请公无渡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晦冥(huì míng):昏暗,阴沉。
  • 龙伯:古代传说中的海神。
  • 吞舟:形容水势浩大,能够吞没船只。
  • 锯齿:这里比喻波浪的形状。
  • 孔多:很多。
  • 凫跃(fú yuè):像鸭子一样游泳。
  • 歆神:祭祀时神灵享用祭品。
  • :和谐,这里指祭祀时的和谐气氛。
  • 沉溺(chén nì):淹没,沉没。

翻译

不要渡河,河水浩浩荡荡,山峦高耸险峻。电闪雷鸣,天色昏暗,海神龙伯来临。 波浪汹涌,如同吞噬船只的巨兽,这样的危险很多。你没有像鸭子一样的游泳技巧,能在波涛中出没。也没有宝璧和马匹,来祭祀神灵以求和谐。 如果你前往,必将沉没,这该如何是好。擅长游泳固然有其命运,但请不要渡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河水的浩大、山势的险峻以及天气的恶劣,形象地表达了渡河的危险。诗中“龙伯来过”和“吞舟锯齿”等词句,增强了神话色彩和危险感。诗人通过对比“凫跃之技”和“宝璧与马”的缺乏,强调了渡河的不可能性。最后,诗人以“善游固有数”来暗示命运的无奈,但仍然劝诫“请公无渡河”,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危险的警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的保护意识。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