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督抚诸公修诸边有感

汉家车骑数移屯,烽火何当慰至尊。 实有诸侯城上谷,虚劳万马粟中原。 朝廷岂问于䰄咏,使者宁为鞅掌言。 北望王庭今咫尺,国殇零落畏招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家车骑:指汉朝的军队。
  • 数移屯:多次调动驻地。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至尊:指皇帝。
  • 诸侯:指地方的军事或行政长官。
  • 城上谷:指上谷郡,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带。
  • 虚劳:徒劳无功。
  • 万马粟中原:指大量军队驻扎在中原地区,消耗粮食。
  • 于䰄咏:指于谦的诗作,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 鞅掌言:指忙碌而无法顾及言辞。
  • 王庭:指朝廷。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国殇:指为国捐躯的将士。
  • 零落:散落,指将士牺牲。
  • 招魂:召唤亡魂,这里指对牺牲将士的哀悼。

翻译

汉朝的军队多次调动驻地,边防的烽火何时能安慰皇帝的心。 实际上是诸侯在上谷郡筑城,徒劳地让万马消耗中原的粮食。 朝廷岂会询问于谦的诗作,使者们忙碌得连言辞都顾不上。 北望朝廷近在咫尺,国家的将士们牺牲散落,令人畏惧去招魂。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时期边防的紧张局势和朝廷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汉朝军队的频繁调动与上谷郡的诸侯筑城,表达了对边防问题的关切。诗中提到的“烽火”、“万马粟中原”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动荡和军队的消耗。后两句则通过“于䰄咏”和“鞅掌言”的对比,暗示了朝廷对文人诗作的忽视和对边防事务的忙碌。结尾的“北望王庭”和“国殇零落”则深刻表达了对国家将士牺牲的哀悼和对朝廷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