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春试笔

· 贝琼
宫花无意插乌巾,暂到金门遂乞身。 不用天官书上第,已蒙学士唤山人。 葛洪井畔应堪老,范蠡湖边又见春。 重赋遂初惭造化,狂歌痛饮乐吾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巾:黑色的头巾,古代平民或隐士的服饰。
  • 金门:古代宫门名,借指朝廷或官场。
  • 乞身:请求辞去官职。
  • 天官:古代官名,掌管天文历法。
  • 上第:考试成绩中的上等。
  • 学士:古代官职,掌管文学撰述。
  • 山人:隐士的别称。
  • 葛洪井:指葛洪的隐居地,葛洪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医学家。
  • 范蠡湖:指范蠡隐居的地方,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后隐居。
  • 重赋:再次赋诗。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吾真:我的本真,指真实的自我。

翻译

头戴无意中插上的宫花,我暂时来到金门请求辞去官职。 不需要天官评定我的考试成绩,已经有人称我为山人。 在葛洪井边应该可以安享晚年,范蠡湖边又迎来了春天。 再次赋诗,我感到惭愧面对自然的创造和变化,但狂歌痛饮让我快乐地回归本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宫花无意插乌巾”一句,既显示了诗人的身份,又暗示了他对官场的不在意。“乞身”、“山人”等词语,进一步强调了他想要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愿望。最后两句“重赋遂初惭造化,狂歌痛饮乐吾真”,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真实自我的珍视,以及通过诗歌和饮酒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快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