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三日夜集次韵卢廷举

· 贝琼
河桥春向柳条归,买酒从教更典衣。 倒海北风三日盛,著人南雪六花飞。 铜盘烧蜡诗初就,羯鼓催觞令不违。 身后空名亦何用,独怜张翰早知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三:二十三。
  • 从教:听任,任凭。
  • 典衣:典当衣物。
  • 著人:触及人体。
  • 六花:雪花,因其形状似六角形,故称。
  • 羯鼓:古代打击乐器,形似小鼓,两面蒙皮,用两根木棒击打。
  • 令不违:命令不违背,指饮酒作乐不受打扰。
  • 张翰:西晋文学家,以放达不羁著称,后因政治斗争而隐退。

翻译

河桥上的春天随着柳条归来,买酒时听任更典当衣物。 北风倒海般猛烈,连续三日盛行,南来的雪花如六角形飞舞,触及人体。 铜盘上烧着蜡烛,诗篇初成,羯鼓催促着饮酒,令饮酒作乐不受打扰。 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只可怜张翰早早地预知了几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河桥边饮酒作诗的场景,通过“北风三日盛,南雪六花飞”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季节交替时的气候变化。诗中“铜盘烧蜡诗初就,羯鼓催觞令不违”展现了诗人沉醉于诗酒之乐的情景。结尾处对“身后空名”的反思,以及对张翰早知几分的怜悯,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超脱态度。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