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梁:燕子筑巢的屋梁。
- 玄玉:黑色的玉,这里形容燕梁上的水珠。
- 花房:指蜂巢。
- 铜龙: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滴水声。
- 齧(niè):咬,这里指水滴的声音。
- 翡翠:一种美丽的鸟,这里形容水波的绿色。
- 藓蚀:苔藓侵蚀。
-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
- 古魂:指古代的灵魂,这里可能指风声或水声。
- 啾啾:形容声音细小而连续。
- 殷殷:形容声音或颜色深沉。
- 蛮女:指南方少数民族的女子。
- 剪烟:形容女子轻盈的姿态。
- 插翠云:形容女子头上插着翠绿色的装饰。
- 游丝:飘动的细丝,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 锦绮:华丽的织物,这里形容春天的美景。
- 渚闲:水边的小洲。
- 鸳鸯: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翻译
燕子筑巢的屋梁上,黑色的水珠湿润,蜂巢在花间透露着晨曦的微光。铜龙计时器的水滴声微弱,翡翠般的水波轻轻荡漾。
石缝间,苔藓侵蚀着菖蒲的根部,古老的灵魂在黎明与黄昏之间细声啼哭。红花绿叶交织成一片深沉的色彩,南方女子轻盈地剪断烟雾,插上翠绿的云朵般的装饰。
春天的气息如飘动的细丝悬挂着锦绣般的美景,水边的小洲上,白沙静谧,鸳鸯欢快地嬉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春景的细腻与生动。通过燕梁、蜂巢、铜龙等意象,诗人巧妙地捕捉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诗中“古魂啾啾啼晓昏”一句,以超现实的笔触增添了神秘与幽远之感。最后,以蛮女的轻盈与鸳鸯的欢愉,为春景增添了动人的色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
李德
明初广东番禺人,字仲修。洪武三年荐至京师,授洛阳长史,迁济南、西安二府幕,改广西义宁教谕,在职振兴文教。好为诗,晚年究洛闽之学。后人辑其诗,与黄哲、王佐、赵介为《广州四先生集》。
► 61篇诗文
李德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洪武甲寅冬十二月祀岳王仁和知县四明陈子善先生夜宿祠下有作因次其韵 》 —— [ 元 ] 凌云翰
- 《 题十二月人物画册 其十九 十月 》 —— [ 清 ] 弘历
- 《 季冬重游韩太监山园二首 》 —— [ 明 ] 孙承恩
- 《 冬杪忽闻内兄伟山广文讣音,不觉五中如裂,泪沾襟袂。感今忆昔,以歌当哭(甲寅) 》 —— [ 清 ] 林占梅
- 《 旧有诵十二月吴江竹枝歌者戏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诗成梦乘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儿杜姓者同行论处世之道甚悉 》 —— [ 明 ] 顾清
- 《 满庭芳 · 丙午暮冬,长夜不寐志感 》 —— [ 清 ] 吴尚憙
- 《 咏雪三首效西昆体一颂雪 》 —— [ 明 ] 邓云霄
- 《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 —— [ 唐 ] 杜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