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公谥文正

· 邵宝
哀音到后又而今,节惠初闻出翰林。 千载特操迁史笔,百年如见范公心。 东川有障龙门在,南斗无光壁宿沈。 何地可追尼父诔,在天真若敬皇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节惠:指对逝者的褒奖和纪念。
  • 翰林: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书,参与机要。
  • 迁史笔:指史官的笔,特指能够公正记录历史的笔。
  • 范公心:指范仲淹的心志,他以天下为己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 东川: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东方的河流。
  • 龙门:地名,古代传说中的险要之地,也比喻高远的境界。
  • 南斗:星宿名,即南斗六星。
  • 壁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尼父诔:尼父,指孔子,诔是古代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
  • 敬皇:指尊敬的皇帝。

翻译

哀音传来,至今又到此时,初次听闻对逝者的褒奖出自翰林。 千载难逢的特操,如同迁史笔一般公正,百年之后仍可见范仲淹的心志。 东川有险要之地如龙门般屹立,南斗星宿失去了光芒,壁宿也沉寂了。 何处可以追寻孔子的哀悼之文,在天之灵仿佛受到尊敬的皇帝亲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历史的敬仰。诗中“节惠初闻出翰林”和“千载特操迁史笔”体现了对逝者高尚品德和历史地位的肯定。通过“东川有障龙门在”和“南斗无光壁宿沈”的对比,描绘了逝者生前的重要地位和逝后的空寂。结尾的“何地可追尼父诔,在天真若敬皇临”则是对逝者精神永存的赞颂,以及对其在天之灵得到尊敬的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对逝者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邵宝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国贤,号二泉。成化二十年进士,授许州知州,躬课农桑,仿朱熹社仓,立积散法。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教人以致知力行为本,革数十年不葬亲之俗,奏请停开银矿。宁王朱宸濠索诗文,峻却之。正德四年迁右副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诛,升户部右侍郎,拜南礼部尚书,恳辞。诗文以李东阳为宗。谥文庄,学者称二泉先生。有《漕政举要》、《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 16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