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陪郊祀纪成

御气三更合,君王在閟宫。 燎烟凝碧落,墀月起微风。 上帝居歆夕,文王陟降中。 诸坛严从幕,元祀报成功。 侑食圭璋洁,登歌玉磬同。 神旋仍醉饱,万舞向春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恭陪:恭敬地陪同。
  • 郊祀:古代在郊外举行的祭祀仪式。
  • 纪成:记录完成的事情。
  • 御气:控制天气,这里指皇帝的威严。
  • 三更:深夜时分,约在晚上11点到1点之间。
  • 閟宫:指皇帝的宫殿。
  • 燎烟:祭祀时燃烧的烟。
  • 碧落:天空。
  • 墀月:宫殿前的台阶上看到的月亮。
  • 上帝:指天帝。
  • 居歆:居住并享受。
  • 文王:周文王,古代贤君。
  • 陟降:上升和下降,这里指文王的灵魂在天与地之间往来。
  • 元祀:大型的祭祀。
  • 侑食:陪同进食,这里指祭祀中的仪式。
  • 圭璋:古代玉器,用于祭祀。
  • 玉磬:古代乐器,用于祭祀。
  • 神旋:神灵的旋转,这里指神灵的降临。
  • 万舞:古代的舞蹈,用于祭祀。

翻译

在深夜时分,皇帝的威严与天地合一,君王在庄严的宫殿中。祭祀的烟雾凝结在碧蓝的天空,台阶上的月亮在微风中升起。天帝在这个夜晚居住并享受,文王的灵魂在天与地之间往来。各个祭坛上的帐幕庄严,大型祭祀报告成功。在祭祀仪式中,玉器和玉磬一同响起,神灵降临并享受了盛宴,伴随着春天的舞蹈在空中回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皇帝参与郊祀的庄严场景,通过夜晚的天象和祭祀的细节,展现了皇帝与天地的和谐统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燎烟凝碧落”、“墀月起微风”,营造了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通过对祭祀仪式的描述,表达了对天帝和古代贤君的尊敬,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整体上,诗歌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和对天地神灵的敬畏。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