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恭陪:恭敬地陪同。
- 郊祀:古代在郊外举行的祭祀仪式。
- 纪成:记录完成的事情。
- 御气:控制天气,这里指皇帝的威严。
- 三更:深夜时分,约在晚上11点到1点之间。
- 閟宫:指皇帝的宫殿。
- 燎烟:祭祀时燃烧的烟。
- 碧落:天空。
- 墀月:宫殿前的台阶上看到的月亮。
- 上帝:指天帝。
- 居歆:居住并享受。
- 文王:周文王,古代贤君。
- 陟降:上升和下降,这里指文王的灵魂在天与地之间往来。
- 元祀:大型的祭祀。
- 侑食:陪同进食,这里指祭祀中的仪式。
- 圭璋:古代玉器,用于祭祀。
- 玉磬:古代乐器,用于祭祀。
- 神旋:神灵的旋转,这里指神灵的降临。
- 万舞:古代的舞蹈,用于祭祀。
翻译
在深夜时分,皇帝的威严与天地合一,君王在庄严的宫殿中。祭祀的烟雾凝结在碧蓝的天空,台阶上的月亮在微风中升起。天帝在这个夜晚居住并享受,文王的灵魂在天与地之间往来。各个祭坛上的帐幕庄严,大型祭祀报告成功。在祭祀仪式中,玉器和玉磬一同响起,神灵降临并享受了盛宴,伴随着春天的舞蹈在空中回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皇帝参与郊祀的庄严场景,通过夜晚的天象和祭祀的细节,展现了皇帝与天地的和谐统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燎烟凝碧落”、“墀月起微风”,营造了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通过对祭祀仪式的描述,表达了对天帝和古代贤君的尊敬,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整体上,诗歌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传统礼仪的重视和对天地神灵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