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巫阳隐者歌

金樽美酒清且香,欲饮不饮愁心长。 寒云四塞南雁翔,尺书不到巫山阳。 巫山十二峰峦出,落日平荒楚天碧。 岚烟瀑水石桥晴,啼鸟梅花野亭夕。 野亭夕,秋风多,亭西隐者今如何。 欲知别后相思意,不尽东流江上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形状像现代的酒杯,但更为华丽。
  • 岚烟:山中的雾气。
  • 瀑水:瀑布流下的水。
  • 石桥:用石头建造的桥梁。
  • 啼鸟:鸣叫的鸟。
  • 野亭:建在野外的亭子,供人休息。
  • 隐者:隐居的人,通常指不问世事、追求清静生活的士人。

翻译

金樽中的美酒清澈而香气扑鼻,想要饮用却心中忧愁。 寒云密布,南方的雁群飞翔,书信未能到达巫山的南面。 巫山有十二座峰峦,落日时分,平坦的荒野上楚天碧蓝。 山中的雾气与瀑布流水,石桥在晴天显得格外清晰,啼叫的鸟儿与野亭旁的梅花在夕阳下相映成趣。 野亭在夕阳下,秋风阵阵,亭子西边的隐士现在怎么样了? 想要知道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就像东流不息的江水一样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巫山的景色,通过“金樽美酒”、“寒云南雁”、“巫山十二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隐者的思念之情。诗中“欲饮不饮愁心长”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岚烟瀑水石桥晴”、“啼鸟梅花野亭夕”,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隐者的深切思念。结尾的“不尽东流江上波”则寓意了诗人对隐者相思之情的绵长与深远。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