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子从军行

胡兵十万起妖氛,汉骑三千扫阵云。 隐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 边沙远离风尘气,塞草常萎霜露文。 荡子辛苦十年行,回首关山万里情。 才闻突陷贤王阵,又遣分围右校营。 纷纷铁骑朝常警,寂寂铜焦夜不鸣。 沧波积冻连蒲海,雨雪疑寒遍柳城。 地分玄徼指青波,关塞寒云本自多。 严风凛凛将军树,苦雾苍苍太史河。 扬麾拔剑先挑战,征旆凌沙犯霜霰。 楼船一举争沸腾,烽火四连相隐见。 戈文耿耿悬落星,马足骎骎拥飞电。 终当取骏效先鸣,岂暇论功称后殿。 征夫行乐践榆溪,倡妇衔怨坐空闺。 蘼芜旧曲终难赠,芍药新诗岂易题。 池前怯对鸳鸯伴,庭际羞看桃李蹊。 荡子别来年月久,贱妾空闺更难守。 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临劝酒。 同道书来一雁飞,此时缄怨下鸣机。 巳剪鸳禽帖夜被,更薰兰麝染香衣。 屏风宛转莲花怅,窗月玲珑翡翠帏。 个日新妆如复罢,秪应含笑待郎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荡子:指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 胡兵:指北方的游牧民族军队。
  • 妖氛:不祥的气氛,常指战乱。
  • 阵云:战云,指战争的气氛。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玄徼:指边疆。
  • 太史河:古代河流名,此处泛指边疆的河流。
  • 扬麾:挥动旗帜。
  • 征旆:征战的旗帜。
  • 霜霰:霜和雪珠。
  • 戈文:戈上的纹饰,此处指战戈。
  • 骎骎:形容马跑得快。
  • 效先鸣:效忠先声,指立功。
  • 后殿:指功劳的次要部分。
  • 践榆溪:指游子在外的行乐之地。
  • 倡妇:歌女,此处指荡子的妻子。
  • 蘼芜:一种香草,此处指旧时的曲调。
  • 芍药:一种花卉,此处指新诗。
  • 桃李蹊:桃李树下的小路,比喻美好的地方。
  • 凤凰楼:指高楼。
  • 鹦鹉杯:一种酒杯。
  • 缄怨:隐藏怨恨。
  • 鸣机:织布机。
  • 鸳禽:鸳鸯,常用来比喻夫妻。
  • 兰麝:兰花和麝香,指香料。
  • 翡翠帏:翡翠色的帐幕。
  • 新妆:新打扮。

翻译

胡兵十万掀起战乱,汉骑三千扫平战云。 隐约地中传来战鼓声,遥远的空中出现将军的身影。 边疆的沙地远离了风尘,塞外的草地常因霜露而枯萎。 游子辛苦地行走了十年,回首望去,关山万里充满情感。 刚听说突袭了贤王的阵地,又派遣分兵包围右校的营地。 铁骑纷纷,早晨常常警戒,铜鼓寂静,夜晚不再鸣响。 沧波被冻连绵至蒲海,雨雪带来的寒冷遍布柳城。 边疆分界指向青波,关塞的寒云本来就多。 严寒的风吹过将军的树,苦雾笼罩着太史河。 挥动旗帜,拔剑先行挑战,征战的旗帜凌驾沙尘,冒着霜雪。 楼船一发动,争相沸腾,烽火四处相连,时隐时现。 戈上的纹饰像落星一样明亮,马蹄疾驰如拥飞电。 终将取得骏马,效忠先声,岂有时间论功行赏,称颂后殿。 游子在外行乐,践踏榆溪,歌女含怨坐在空闺。 旧曲难以赠予,新诗岂易题写。 池前怯对鸳鸯伴,庭际羞看桃李蹊。 游子别来年月久,贱妾空闺更难守。 凤凰楼上已不再吹箫,鹦鹉杯中临劝酒。 同道书来一雁飞,此时缄怨下鸣机。 已剪鸳鸯帖夜被,更薰兰麝染香衣。 屏风宛转莲花怅,窗月玲珑翡翠帏。 今日新妆如复罢,只应含笑待郎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子从军的艰辛与边疆的荒凉,以及家中妻子的孤独与期盼。诗中通过对比战场与家园的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家庭的温暖。语言雄浑有力,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人的思念。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