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篇二首

伏阴会当升,愆阳固有期。 墙茨覆鲜实,蟪蛄夕以哀。 所虞大火流,即值凉霜催。 轩辕制六律,大舜弹鸣丝。 四气为之和,民生寡忧思。 古理日云邈,季运安所师。 我怀良已永,炎曜况倭迟。 愿言惠清飙,飒然均此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阴:指夏季的阴凉。
  • 愆阳:指过度的阳光或炎热。
  • 墙茨:墙上的蒺藜,这里指墙上生长的植物。
  • 蟪蛄:一种蝉,这里指蝉鸣。
  • 大火流:指夏季的炎热。
  • 凉霜催:指秋天的凉爽和霜降。
  • 轩辕:即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 六律:古代音乐的六种音律。
  • 大舜:传说中的古代贤君。
  • 鸣丝:指古代的弦乐器。
  • 四气:指四季的气候。
  • 古理:古代的道理或法则。
  • 季运:指时代的变迁。
  • 炎曜:炎热的阳光。
  • 倭迟:迟缓,这里指炎热持续的时间长。
  • 惠清飙:指清凉的风。

翻译

夏季的阴凉终将到来,过度的炎热也有其时限。 墙上的植物覆盖着新鲜的果实,蝉在傍晚哀鸣。 我担心的是夏日的酷热,随即又迎来秋霜的催促。 黄帝制定了六种音律,大舜弹奏着弦乐器。 四季的气候因此和谐,人们的生活少了忧虑。 古代的道理日渐遥远,时代的变迁又该如何师从。 我的思绪已经久远,炎热的阳光又如此持久。 愿清凉的风能惠及,让它们均匀地吹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夏季炎热和即将到来的秋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古代和谐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伏阴”与“愆阳”,“大火流”与“凉霜催”,突出了季节的转换和气候的变化。同时,通过提及黄帝和大舜,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智慧和和谐社会的怀念。最后,诗人希望清凉的风能带来舒适,反映了对自然恩惠的渴望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