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篇二首

朝游东市陌,暮出北城衢。 夕林何嵚岑,华月耀西隅。 宵征溯皇垣,回策遵玄湖。 春冰日以薄,凫雁聚喧呼。 逶迤浦溆贯,金刹据中区。 前有三石梁,宛若垂虹纡。 却顾云中观,翳翳蔽松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嵚岑(qīn cén):形容山势高峻。
  • 宵征:夜间行走。
  • 溯(sù):逆流而上。
  • 皇垣:皇城的城墙。
  • 策:马鞭。
  • 玄湖:深邃的湖泊。
  • 凫(fú):野鸭。
  • 喧呼:喧闹呼叫。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河流等弯曲延伸的样子。
  • 浦溆(xù):水边。
  • 金刹:指寺庙。
  • 三石梁:三座石桥。
  • 宛若:好像。
  • 垂虹:垂挂的彩虹。
  • 翳翳(yì yì):形容树木茂密,遮蔽视线。
  • 蔽:遮蔽。
  • 松榆:松树和榆树。

翻译

早晨在东市的街道上游玩,傍晚走出北城的街道。夕阳下的树林显得格外高峻,明亮的月光照耀在西边的角落。夜晚行走,逆流而上皇城的城墙,回转马鞭沿着深邃的湖泊前行。春冰日渐薄弱,野鸭和雁群聚集在一起喧闹呼叫。弯曲的水边连通着,寺庙坐落在中心区域。前面有三座石桥,宛如垂挂的彩虹弯曲。回头看云中的观景台,茂密的树木遮蔽了松树和榆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游历的景象,通过朝暮、林月、宵征等元素,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景物的变化。诗中“嵚岑”、“宵征”、“溯皇垣”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山林的高峻、夜行的艰辛和皇城的庄严。后半部分通过对“凫雁喧呼”、“金刹中区”、“三石梁宛若垂虹”等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寺庙的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李梦阳

李梦阳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