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香奁八咏黛眉颦色

· 贝琼
罗袜淩波小,潜行辇路中。 东风吹不散,南陌去谁同。 艳想莲双拆,痕留月半弓。 定知争拾翠,应怕践残红。 喜蝶无情扑,灵犀有意通。 如何珠百琲,小妾妒翔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袜淩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如同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指女子穿的薄袜;淩波,踏波而行。
  • 潜行:悄悄地行走。
  • 辇路:古代帝王车驾行走的道路。
  • 南陌:南边的小路。
  • 莲双拆: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莲花瓣一样分开。
  • 痕留月半弓:形容眉毛的形状像半弯的月亮,留下痕迹。
  • 拾翠:指女子采摘花草。
  • 践残红:踩踏落地的花瓣。
  • 喜蝶无情扑:形容蝴蝶无意识地扑向花丛。
  • 灵犀:比喻心灵相通。
  • :珠子。
  • 翔风:指飞翔的风,这里可能指风中的景象或感觉。

翻译

女子步态轻盈如踏水波,悄悄行走在帝王的车道上。 东风吹拂,她的眉间愁绪不散,独自走在南边的小路上,无人相伴。 她的眉毛像分开的莲花瓣,形状如半弯的月亮,留下深深的痕迹。 她一定知道有人在采摘花草,担心踩到落地的花瓣。 蝴蝶无意识地扑向花丛,而她与心上人心灵相通。 为何有这么多珍珠,小妾却嫉妒那风中的感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形象和她内心的情感。通过“罗袜淩波”和“潜行辇路”等词句,展现了女子的轻盈与隐秘,而“东风吹不散”和“南陌去谁同”则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忧愁。诗中“莲双拆”和“痕留月半弓”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比喻女子的眉形,增添了诗意的美感。结尾的“琲”和“翔风”则透露出女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展现了她复杂的情感世界。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