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小瀛洲

· 贝琼
海上瀛洲碧水新,地连方丈绝风尘。 九光霞馆邀王母,一曲鸾笙降玉晨。 若木回枝长挂日,桃花结子不知春。 祖龙谩自求方士,却恐流传语未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瀛洲:传说中的仙山,位于东海之中。
  • 方丈:传说中的另一座仙山,与瀛洲、蓬莱并称三仙山。
  • 九光霞馆:指仙境中光彩夺目的宫殿。
  • 王母:即西王母,神话中的女神,掌管不死药和仙桃。
  • 鸾笙:传说中仙人吹奏的乐器。
  • 玉晨:指天宫,神仙居住的地方。
  • 若木:神话中的树名,传说太阳落在其上。
  • 挂日:指太阳挂在树枝上,形容若木的高大。
  • 桃花结子:指桃花结果,比喻仙境中的景象。
  • 祖龙:指秦始皇。
  • 方士:古代指修炼仙术的人。

翻译

海上的瀛洲被碧绿的新水环绕,与方丈仙山相连,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在那光彩夺目的仙宫中,邀请西王母共赏,一曲仙乐响起,仿佛天宫降临。 若木的枝条回环,太阳挂在上面,桃花结果却不知人间已是春天。 秦始皇虽曾寻求方士,却恐怕那些传说中的仙境之语,未必真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通过瀛洲、方丈等仙山的描绘,展现了超脱尘世的理想之地。诗中“九光霞馆”、“鸾笙降玉晨”等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华丽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光彩夺目、音乐悠扬的仙境。后两句则通过若木挂日、桃花结子的意象,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来象征仙境的永恒与超然。结尾提到秦始皇寻求仙境的故事,暗示了仙境之说的虚幻与不可信,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意味。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