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 贝琼
锦瑟鸾笙恨总牵,尚思华屋对婵娟。 春风豆蔻初含日,玉女兰香未嫁年。 绡拆鸳鸯裁宝扇,酒行琥珀泻银船。 蓬莱一别三清浅,憔悴应知不及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一种弦乐器。
  • 鸾笙: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笙而较大,上有鸾鸟图案。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婵娟:美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月亮或女子。
  • 豆蔻:植物名,比喻少女。
  • 玉女:美丽的少女。
  • 兰香:比喻少女的体香。
  • 绡拆:绡,一种轻薄的丝织品;拆,分开。这里指用绡制作的扇子。
  • 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色泽美丽,这里指琥珀色的酒。
  • 银船:指银制的酒杯。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比喻遥远的地方或理想之地。
  • 三清:道教中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至高无上的神,这里指仙境。

翻译

华美的瑟和鸾笙总是牵动着怨恨,我仍在思念那华丽的屋中与美丽的女子相对。春风中,豆蔻年华的少女初次含苞待放,如玉的少女兰香还未出嫁。用绡制作的扇子上鸳鸯被分开,酒杯中琥珀色的酒如银船般流淌。自从蓬莱仙境一别,时光已流逝三次,我已憔悴,自知不如从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华美物品和美好女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哀愁。诗中“锦瑟鸾笙”、“华屋婵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富贵而优雅的氛围,而“豆蔻初含”、“玉女兰香”则生动描绘了少女的青春美貌。后两句通过“绡拆鸳鸯”和“酒行琥珀”的比喻,进一步以物喻情,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奈和悲伤。结尾的“蓬莱一别三清浅”则以仙境之别喻人生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