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愤

· 贝琼
乍登太行,莫涉沧海水。天吴九首马一角,白浪崩山飓风起。 精卫万古长衔冤,无人为汝笺天门。孝子亦何辜,死挂扶幸垠。 愿衔西山石,朝飞暮飞折两翼。西山石尽海不极,月黑珠宫閟魂魄。 魂魄不归思可已,乍登太行,莫涉沧海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刚刚,才。
  • 太行:山名,位于中国北部,横跨河北、山西、河南三省。
  • 沧海:大海,这里指东海。
  • 天吴: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有九个头。
  • 飓风:强烈的风暴。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传说它因溺水而死,化作鸟,誓要填平东海。
  • :写信,这里指上书请求。
  • 扶幸垠:指扶助不幸的人。
  • :关闭,封闭。

翻译

刚刚登上太行山,就不要去渡那茫茫大海。水神天吴有九个头,而马只有一角,白浪如山崩,飓风骤起。 精卫鸟万古长存,心中充满冤屈,却无人能为它向天门上书。孝子又何尝不是无辜,死也要挂在扶助不幸的边缘。 它愿意衔着西山的石头,朝飞暮飞,即使折断双翼。西山的石头用尽,东海依旧无边,月黑之夜,珠宫封闭,魂魄难寻。 魂魄不归,思念难以停止,刚刚登上太行山,就不要去渡那茫茫大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了深沉的哀怨与不屈的精神。诗中,“精卫万古长衔冤”一句,凸显了精卫鸟的悲壮与坚持,而“无人为汝笺天门”则揭示了其孤独无助的境遇。诗人借精卫之志,抒发了对孝子不幸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神话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