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荅王蕴德纪善雨中见寄

· 贝琼
老夫三月不出门,懒性有如嵇叔夜。 圣明遇物先采擢,枯槁于时亦沾洒。 病驹只合中野弃,寒雀宁思上林下。 印常不启信官间,书亦慵耽从容假。 淮南六月如早秋,未脱吴绫颇相讶。 白雨三更沧海立,黄河一道青天泻。 池翻红艳落莲衣,石长绿文成藻藉。 姑恶时鸣父老忧,鬼车夜过儿童怕。 空怀南苍人相远,岂有东家马堪借。 百钱沽酒愧瓶空,斗米如珠抱衾卖。 已惭不作子虚赋,尚托端居广文舍。 隐几南窗亦自高,驱车九陌知谁暇。 识字终非杨子博,题诗误许曹刘亚。 但觅丹砂苦未成,久知白发那能化。 两峰绝境可诛茅,何处良田足甘蔗。 赤城仙子玉符孙,双璧今倾凤台价。 楚筵设醴未应忘,齐门鼓瑟空遭骂。 时看新学气如虹,病送残年肉销胯。 投劾终当去石门,日斜田父茅檐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嵇叔夜: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名士,以懒散不羁著称。
  • 枯槁:形容人瘦弱憔悴。
  • 上林:古代皇家园林,此处指高贵的环境。
  • 印常不启:指官印长时间不用,形容闲散。
  • 慵耽:懒散耽搁。
  • 吴绫:吴地产的丝织品,此处指衣物。
  • 沧海立:形容雨势之大,如同海水直立。
  • 莲衣:莲花瓣。
  • 藻藉:水藻丛生的样子。
  • 姑恶:鸟名,即布谷鸟。
  • 鬼车:传说中的怪鸟。
  • 南苍:指南方的苍茫之地。
  • 东家马:借用《左传》中的典故,指借马。
  • 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的作品,此处指不作虚构之文。
  • 端居:正直地居住。
  • 杨子博:杨修,字子博,东汉末年文学家,以博学著称。
  • 曹刘亚:指曹植和刘桢,三国时期的文学家。
  • 丹砂:炼丹用的原料,此处指炼丹之事。
  • 诛茅:割除茅草,指隐居。
  • 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传说中仙人居住之地。
  • 玉符孙:指仙人的后代。
  • 凤台价:指高贵的价值。
  • 设醴:设宴款待。
  • 鼓瑟:弹琴,此处指音乐。
  • 投劾:辞职。
  • 石门:地名,此处指隐居之地。

翻译

老夫我已有三个月不出门,懒散的性格如同古代的嵇康。圣明的君主遇人先选拔,即使是憔悴之人也能得到恩泽。病弱的马只能在荒野中被遗弃,寒雀也不愿飞到高贵的上林去。官印长时间不用,书籍也懒得翻阅,生活从容不迫。淮南的六月像初秋一样凉爽,穿着吴绫的衣物让人感到惊讶。夜晚的暴雨如同海水直立,黄河的水流如同青天倾泻。池中的莲花瓣飘落,水藻丛生。布谷鸟时常鸣叫,让父老担忧,传说中的鬼车夜过,让儿童害怕。我空怀南方的苍茫,与人相隔遥远,哪里有马可以借用。我用百钱买酒,却因瓶空而感到惭愧,斗米如珠,只能卖掉衾被。我已经不再写虚构的文章,仍然住在正直的文舍中。在南窗下隐几自得其乐,驱车在繁忙的街道上,不知谁有闲暇。我自知不是博学的杨修,题诗也不敢与曹植、刘桢相比。但寻找炼丹的丹砂却苦于未成,早已知道白发难以变黑。两峰之间的绝境可以割除茅草隐居,哪里有足够的甘蔗田。赤城的仙人后代,如今双璧的价值如同凤台。在楚筵上设宴款待,不应忘记,在齐门弹琴却空遭辱骂。时看新学的气势如虹,病送残年,肉体消瘦。最终应当辞职去石门,日斜时与田父在茅檐下闲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贝琼的闲散生活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贝琼以嵇康自比,表达了自己懒散不羁的性格,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淡漠态度。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