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峚山产丹木,益寿同昌阳。 丹泉出其下,汩汨源流长。 就中多瑜瑾,润泽生辉光。 玉膏可为馔,曾兹飨轩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峚山(mì shān):传说中的山名。
  • 丹木:传说中的一种植物,其果实可食,有益健康。
  • 昌阳:传说中的仙草,能延年益寿。
  • 丹泉:指红色的泉水,传说中与丹木相伴的泉水。
  • 汩汩(gǔ gǔ):形容水流的声音。
  • 瑜瑾:美玉。
  • (zhuàn):食物。
  • 轩黄:指黄帝,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翻译

峚山出产丹木,其益寿之效如同昌阳仙草。山下流淌着红色的丹泉,水源源不断,长流不息。山中多有美玉,它们润泽而闪耀着光辉。玉膏可以作为食物,曾用来款待黄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峚山的神奇景象,通过丹木、丹泉、美玉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诗中“丹木”与“昌阳”并提,强调了其延年益寿的功效;“丹泉”与“瑜瑾”则展现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和珍贵资源。最后提及黄帝,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使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颂扬。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