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柴门掩晴昼,往来人迹疏。
茅檐荫槐柳,鸣鸟近吾庐。
不为弹铗歌,奚愁出无车。
小圃时雨霁,提筐剪春蔬。
有酒还自斟,心与天壤俱。
览此山海篇,一一玩其图。
试问风月侣,知我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门:用树枝、木柴等做成的门,常指简陋的门户。
- 晴昼:晴朗的白天。
-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
- 弹铗歌:弹剑而歌,比喻怀才不遇或发泄怨愤。铗(jiá),剑。
- 奚愁:何愁,有什么可愁的。
- 出无车:出行没有车马,形容生活简朴。
- 小圃:小菜园。
- 时雨霁:及时雨停了,霁(jì),雨停。
- 提筐:提着篮子。
- 春蔬:春天的蔬菜。
- 自斟:自己倒酒喝。
- 天壤:天地之间。
- 山海篇:指《山海经》。
- 玩其图:欣赏其中的图画。
- 风月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翻译
晴朗的白天,简陋的柴门紧闭,来往的人迹稀少。茅草覆盖的屋檐下,槐树和柳树投下阴影,鸟儿在我家附近鸣叫。我没有弹剑而歌的忧愁,也不担心出行没有车马。小菜园里,及时雨停了,我提着篮子去剪春天的蔬菜。有酒就自己倒来喝,心境与天地同宽。阅读《山海经》,一一欣赏其中的图画。试问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知道我的心情如何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通过“柴门”、“茅檐”、“小圃”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简朴而自足的生活状态。诗中“不为弹铗歌,奚愁出无车”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而“心与天壤俱”则体现了其心灵的宽广与超脱。结尾的“览此山海篇,一一玩其图”及对“风月侣”的询问,则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