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柴门掩晴昼,往来人迹疏。 茅檐荫槐柳,鸣鸟近吾庐。 不为弹铗歌,奚愁出无车。 小圃时雨霁,提筐剪春蔬。 有酒还自斟,心与天壤俱。 览此山海篇,一一玩其图。 试问风月侣,知我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门:用树枝、木柴等做成的门,常指简陋的门户。
  • 晴昼:晴朗的白天。
  •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
  • 弹铗歌:弹剑而歌,比喻怀才不遇或发泄怨愤。铗(jiá),剑。
  • 奚愁:何愁,有什么可愁的。
  • 出无车:出行没有车马,形容生活简朴。
  • 小圃:小菜园。
  • 时雨霁:及时雨停了,霁(jì),雨停。
  • 提筐:提着篮子。
  • 春蔬:春天的蔬菜。
  • 自斟:自己倒酒喝。
  • 天壤:天地之间。
  • 山海篇:指《山海经》。
  • 玩其图:欣赏其中的图画。
  • 风月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翻译

晴朗的白天,简陋的柴门紧闭,来往的人迹稀少。茅草覆盖的屋檐下,槐树和柳树投下阴影,鸟儿在我家附近鸣叫。我没有弹剑而歌的忧愁,也不担心出行没有车马。小菜园里,及时雨停了,我提着篮子去剪春天的蔬菜。有酒就自己倒来喝,心境与天地同宽。阅读《山海经》,一一欣赏其中的图画。试问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知道我的心情如何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通过“柴门”、“茅檐”、“小圃”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简朴而自足的生活状态。诗中“不为弹铗歌,奚愁出无车”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而“心与天壤俱”则体现了其心灵的宽广与超脱。结尾的“览此山海篇,一一玩其图”及对“风月侣”的询问,则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李贤(原德)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旋进尚书。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卒谥文达。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 3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