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一
知命恒自安,何必复犹豫。
岂无云霄翮,轩然一腾翥。
古人能见几,往往拂衣去。
枕流清我心,泠然洗尘虑。
老农信有方,宣尼嗟不如。
茅屋带烟霞,乐此林下住。
适兴时复吟,不离栖迟处。
俯仰穹壤间,贫贱夫何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知命:知晓天命,指了解并接受自己的命运。
- 恒:常常,总是。
- 犹豫:迟疑不决。
- 云霄翮:指高飞的鸟,比喻高远的志向或能力。翮(hé),鸟的翅膀。
- 轩然:形容气势盛大。
- 腾翥:飞翔。翥(zhù),飞举。
- 见几:洞察事物的微妙变化。
- 拂衣去:形容决然离去,不问世事。
- 枕流:指枕着流水,比喻隐居山林。
- 泠然:清凉的样子。
- 尘虑:世俗的忧虑。
- 宣尼:指孔子,因其字仲尼。
- 嗟:叹息。
- 茅屋:简陋的房屋。
- 烟霞:指山水间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居的环境。
- 栖迟:居住,停留。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一举一动,或指生活态度。
- 穹壤:天地。
翻译
知晓并接受自己的命运,总是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宁,何必再迟疑不决。难道我没有高飞的翅膀,不能一跃而起,飞向云霄吗?古人能够洞察事物的微妙变化,往往决然离去,不再过问世事。枕着清澈的流水,我的心变得清凉,洗去了世俗的忧虑。老农的方法确实有效,连孔子都感叹不如。简陋的茅屋被烟霞环绕,我乐于在这林下居住。有时兴起,我会吟咏诗句,不离开这隐居的地方。在天地间一举一动,即使贫穷和卑贱,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知命恒自安”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超然态度。通过“枕流清我心,泠然洗尘虑”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隐居图景,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