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秀才游越

· 皎然
山情与诗思,烂熳欲何从。 夜舸谁相逐,空江月自逢。 春期越草秀,晴忆剡云浓。 便拟将轻锡,携居入乱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烂熳(làn màn):形容心情或景色非常美好,充满生机。
  • 夜舸(yè gě):夜晚的小船。
  • 剡云(shàn yún):指剡溪上空的云,剡溪位于今浙江省嵊州市,这里用以指代越地的美景。
  • 轻锡(qīng xí):轻便的锡杖,僧人常用的一种手杖。

翻译

山中的情感与诗人的思绪,如同烂熳的花朵,不知将飘向何方。 夜晚的小船,有谁相伴同行,只有在空旷的江面上,月光自然地相遇。 春天的约定,越地的草色将更加秀美,晴朗时回忆起剡溪上浓密的云雾。 于是打算带上轻便的锡杖,携带着居住的用具,深入那连绵不断的山峰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越地山水的向往与情感的流露。诗中“山情与诗思,烂熳欲何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憧憬和创作灵感的迸发。夜晚江面上的孤舟与月光相遇,形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后两句则通过春天的约定和回忆,进一步抒发了对越地美景的期待,以及决心深入山林,寻找心灵归宿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