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曲

陇底悲笳引,陇头鸣北风。 一轮霜月落,万里塞天空。 戍卒泪应尽,胡儿哭未终。 争教班定远,不念玉关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笳曲:一种古代乐器胡笳演奏的曲子,常用于表达边塞的哀愁。
  • 陇底:陇山的山脚下。
  • 悲笳:悲伤的胡笳声。
  • 引:演奏。
  • 陇头:陇山的山顶。
  • 鸣北风:北风呼啸。
  • 霜月:寒冷的月光。
  • 塞天空:边塞的广阔天空。
  • 戍卒:守卫边疆的士兵。
  • 胡儿:指边疆的少数民族儿童。
  • 争教:怎能让。
  • 班定远:班超,东汉名将,曾远征西域。
  • 玉关:即玉门关,古代边塞的重要关隘。

翻译

在陇山的山脚下,悲伤的胡笳声被演奏起来,陇山的山顶上北风呼啸。 一轮寒冷的月光落下,万里边塞的天空显得格外空旷。 守卫边疆的士兵泪水应该已经流尽,边疆的少数民族儿童的哭泣却还未停止。 怎能让班超那样的英雄,不去思念玉门关内的家乡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士兵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陇底悲笳引,陇头鸣北风”以胡笳的悲声和北风的呼啸,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一轮霜月落,万里塞天空”则进一步以月光和天空的广阔,加深了边塞的孤寂感。后两句通过对戍卒和胡儿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最后,通过班定远的典故,抒发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时值梁代,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