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豸诗巴蛇三首其一

· 元稹
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不劳生诟怒,祗足助酸辛。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晦景:昏暗的景象。
  • 权藏毒:暗中藏有毒害。
  • 明时:光明的时代。
  • 噬人:咬人。
  • 诟怒:责骂和愤怒。
  • 祗足:仅仅足够。
  • 酸辛:辛酸,形容痛苦或悲伤。
  • 隼眦:隼的眼睛,比喻锐利的目光。
  • 蛇躯:蛇的身体。
  • 庇有鳞:保护着有鳞片。
  • 天方:天意。
  •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无用之物。

翻译

在昏暗的景象中,它暗藏毒害,在光明的时代也敢咬人。 它不劳而获,引起人们的责骂和愤怒,仅仅足够增加人们的痛苦和悲伤。 它的目光锐利,看似无所不见,蛇的身体保护着有鳞片。 天意似乎将我当作无用的草狗,我甘愿与你这毒蛇相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巴蛇的特性,隐喻了社会中的某些阴暗面。诗中“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揭示了即使在光明时代,也存在暗藏的危险。后句“不劳生诟怒,祗足助酸辛”则表达了这种危险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愤怒。最后两句“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这种现实的接受和妥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感慨。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