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

· 皎然
青云何润泽,下有贤人隐。 路入菱湖深,迹与黄鹤近。 野风吹白芷,山月摇清轸。 诗祖吴叔庠,致君名不尽。 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 澄澈湘水碧,泬寥楚山青。 时人格不同,至今罕知名。 昔贤敦师友,此道君独行。 既得庐霍趣,乃高雷远情。 别时春风多,扫尽雪山雪。 为君中夜起,孤坐石上月。 悠然遗尘想,邈矣达性说。 故人不在兹,幽桂惜未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杼山:山名,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
  • 禅居:指僧人或隐士的居所。
  •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而未出仕的人。
  • 菱湖:地名,可能指湖州的一个湖泊。
  • 黄鹤:指黄鹤楼,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此处可能比喻高远。
  • 白芷:一种香草,学名为Angelica dahurica
  • 清轸:轸,古代车后横木,借指车辆;清轸,指清雅的车声。
  • 吴叔庠: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 郢声:郢,古代楚国的都城,此处指楚地的音乐或诗歌。
  •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
  • 泬寥:形容山势高耸、空旷。
  • 庐霍:庐山和霍山,分别位于江西和安徽,此处指山水之美。
  • 雷远:雷,指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远,指远方。
  • 雪山:可能指高山上的积雪。
  • 尘想:尘世的思绪。
  • 达性说:达观的人生观。
  • 幽桂:幽深的桂树,比喻隐居的贤人。

翻译

青云为何如此润泽,因为下面有贤人隐居。 小路深入菱湖的深处,踪迹接近黄鹤楼的高远。 野风轻拂着白芷,山月摇曳着清雅的车声。 诗的祖先是吴叔庠,他的名声至今未尽。 身处青山之间,文体多带有楚地的音乐色彩。 清澈的湘水碧绿,高耸的楚山青翠。 当时的人们风格各异,至今很少有人知名。 昔日的贤人推崇师友之道,这种道义只有你独行。 既然得到了庐山和霍山的趣味,就更加向往雷州的远方。 分别时春风正盛,扫尽了雪山上的积雪。 为了你,我半夜起身,孤独地坐在石上的月光下。 悠然忘却尘世的思绪,遥望那达观的人生观。 故人已不在此地,幽深的桂树仍未结出果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贤人的高洁情操和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青云”、“菱湖”、“白芷”、“山月”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通过对“吴叔庠”、“郢声”等文化符号的引用,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贤人的敬仰。诗的结尾,以“幽桂未结”寓意贤人的离去,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友情的珍视。

皎然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