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韩愈侍郎

· 王建
重登大学领儒流,学浪词锋压九州。 不以雄名疏野贱,唯将直气折王侯。 咏伤松桂青山瘦,取尽珠玑碧海愁。 叙述异篇经总别,鞭驱险句最先投。 碑文合遣贞魂谢,史笔应令谄骨羞。 清俸探将还酒债,黄金旋得起书楼。 参来拟设官人礼,朝退多逢月阁游。 见说云泉求住处,若无知荐一生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学:指国子监,唐代最高学府。
  • 儒流:指儒者,读书人。
  • 学浪词锋:比喻学问广博,文笔犀利。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全中国。
  • 雄名:显赫的名声。
  • 野贱:指地位低下的人。
  • 直气:刚直不阿的气概。
  • 王侯:泛指权贵。
  • 松桂:松树和桂树,常用来比喻高洁。
  • 珠玑:珍珠和玉石,比喻美好的诗文。
  • 碧海愁:形容深沉的忧愁。
  • 异篇:不同寻常的文章。
  • 经总别:指经典著作的总集和别集。
  • 鞭驱:比喻激励。
  • 险句:指构思巧妙、用词新颖的句子。
  • 碑文:刻在碑上的文字,多用于纪念。
  • 贞魂:指忠诚的灵魂。
  • 史笔:指历史记载。
  • 谄骨:指谄媚的品性。
  • 清俸:指官员的薪俸。
  • 探将:取来。
  • 酒债:指因饮酒而欠下的债务。
  • 黄金:比喻财富。
  • 书楼:藏书楼。
  • 官人礼:官员之间的礼节。
  • 月阁:指月下的楼阁,常用来形容幽静的读书环境。
  • 云泉:指隐居的地方。
  • 知荐:指得到推荐。

翻译

再次登上国子监的讲台,引领着儒者们,我的学问和文笔犀利,足以压倒整个九州。我不以显赫的名声疏远地位低下的人,只用我刚直的气概去折服权贵。我吟咏着因伤感而显得瘦弱的松树和桂树,以及因忧愁而显得深沉的珍珠和玉石。我叙述着不同寻常的文章,激励着构思巧妙、用词新颖的句子。碑文应该让忠诚的灵魂得到慰藉,历史记载应该让谄媚的品性感到羞耻。我用官员的薪俸取来还清酒债,用财富建起了藏书楼。我参与制定官员之间的礼节,退朝后常在月下的楼阁中游荡。听说有人寻求隐居的地方,如果没有人推荐,一生也就此结束。

赏析

这首诗是王建写给韩愈的,表达了对韩愈学问和人品的赞赏。诗中,“学浪词锋压九州”展现了韩愈学问的广博和文笔的犀利,“不以雄名疏野贱,唯将直气折王侯”则赞扬了他不以名声自傲,而是以刚直的气概面对权贵。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韩愈生活和行为的描述,进一步体现了他清廉自守、重视学问和历史责任感的品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韩愈的赞美,也是对儒者理想的追求。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