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金堤驿

· 王建
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 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 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绤。 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 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 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 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 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ì):古代指粗葛布。
  • 堑辙 (qiàn zhé):指道路上的沟壑和车辙。
  • 芦荻 (lú dí):芦苇和荻草,水边生长的植物。
  • (cè):古代的一种马鞭。

翻译

虫鸣声四野汇聚,月色洒满城池,一片银白。 家家户户都已闭门入睡,唯有行人在孤寂的驿站出发。 离家时尚感酷热难耐,只穿着轻薄的葛布衣裳。 时节匆匆变换,秋风穿透经脉,带来凉意。 人疲倦得仿佛要跌入路边的沟壑,马儿惊慌地闯入芦荻丛中。 安慰远行的人时常询问前路,惊醒昏沉中的人轻轻摇动马鞭。 从军的生活岂能称得上快乐,忧患常常缠绕心头。 只愿回到贫穷的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度朝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行人在秋夜出发的孤寂与艰辛。诗中,“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以自然景象烘托出夜晚的宁静与清冷,而“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则突显了行人的孤独与无助。后文通过对时节变迁和旅途劳顿的描写,表达了从军生活的苦楚和对家园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倦。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