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 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 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 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关西曲:指古代关西地区的民歌。
  • 筵上客:指宴席上的宾客。

翻译

是谁在吟唱那关西的古老曲调,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深沉。 那悠长的歌声仿佛一直在耳边回响,而心中的万般愁绪也随之重新涌上心头。 曲调古老,清风随之而起,当曲终人散,凉月也渐渐沉下。 然而,那些宴席上的宾客,未必能真正理解这歌声中的深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歌声的悠长,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中,“关西曲”与“寂寞夜景”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古老而深沉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长在耳”的歌声与“重经心”的万恨,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结尾的“未必是知音”更是点睛之笔,道出了世间知音难寻的普遍情感。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时值梁代,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 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