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拼音

译文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注释

沅水一作:流水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冈:地名,今湖南武冈县。
  • 离伤:离别的悲伤。
  • 云雨:比喻同在一片天空下的云和雨。
  • 两乡:两个地方。

翻译

流水连接着波涛,直通武冈,送你离开时,我并不感到有离别的悲伤。 青山之间,我们共享同一片云雨,明月照耀下,又怎能说我们身处两个不同的地方呢?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送别柴侍御时所作,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情。诗中,“流水通波接武冈”描绘了地理的连通,暗示着情感的延续;“送君不觉有离伤”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超然态度,不沉溺于悲伤之中。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更是以自然景象为喻,强调了无论身处何方,心灵始终相连,情感不受距离的限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