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行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徵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何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场所。
- 月朔:每月的初一。
- 清乐:指宫廷音乐。
- 庆云:吉祥的云彩,象征好运。
- 泱漭(yāng mǎng):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 升平:指国家太平盛世。
- 文墨:指文学和书法。
- 草泽:指民间。
- 微诚:谦辞,指自己的诚意。
- 献谋:献计策。
- 冠冕:指官员的帽子,代指官员。
- 曹与周:指古代的贤臣曹参和周勃。
- 望尘:指追随权贵,希望得到提拔。
- 国士:国中才能出众的人。
- 负薪裘:指贫穷的生活。
- 梁甫:指梁山伯,古代传说中的悲情人物。
- 金膏:指珍贵的药膏,比喻高官厚禄。
- 飞云:比喻高飞远走,自由自在。
翻译
我南渡至洛阳的渡口,西望那壮丽的十二楼阁。 天子在明堂中坐镇,每逢月初一便朝见诸侯。 宫廷音乐响彻千门,皇家的风范遍布九州。 吉祥的云彩从东方飘来,云雾缭绕,环绕着太阳流动。 在太平盛世,人们重视讨论治国之道,文学和书法又有何求? 我有幸接到诏书,征召我这民间之人,我愿献上我的微薄之计。 朝中的官员如星罗棋布,我向他们拜揖,如同曹参和周勃。 望着权贵的尘土并非我所愿,我宁愿在文学中停留。 幸得国中才士的赏识,我得以摆脱贫穷的生活。 今天我放声歌唱,以慰藉梁山伯的忧愁。 我只求几斗俸禄,生活每餐都丰富美味。 若能得到高官厚禄,那自由飞翔的云彩又怎能相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昌龄对朝廷生活的向往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明堂”、“月朔”、“清乐”等词描绘了朝廷的庄严与繁华,而“庆云”、“泱漭”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吉祥。诗人在表达对朝廷的忠诚与献策的愿望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追求。最后,诗人通过“金膏”与“飞云”的对比,表达了对高官厚禄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