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洸口

· 陈琏
哀洸口,天为愁,海风吹鬓寒飕飕。 五羊城头天狗堕,南汉伯气应全收。 天吴海鲸恣吞噬,漠漠妖氛遍南裔。 皇风闻已畅中原,岭海疮痍待湔洗。 禹馀宫使输忠言,主聪不悟诚堪怜。 舟师甫自屯洸口,此身已殒谮人手。 至今山下有遗祠,日色惨淡行人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哀洸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港口或河口。
  • 天狗堕:天狗,传说中的凶星,堕指坠落,象征不祥之事。
  • 天吴海鲸:指海中的巨大生物,比喻强大的敌人或势力。
  • 南裔:指南方的边远地区。
  • 禹馀宫使:具体含义不明,可能指某个官职或使者。
  • 舟师:指水军或船队。
  • 谮人:诬陷他人的人。

翻译

哀洸口之地,天空似乎也为之愁云密布,海风吹得人鬓发寒飕飕。五羊城头,传说中的天狗坠落,预示着南汉的气数将尽。海中的巨兽恣意吞噬,妖氛弥漫在南方的边远地区。皇家的恩风已经在中原畅行,但岭海地区的疮痍等待清洗。禹馀宫的使者献上忠诚的建议,但主上未能领悟,实在令人怜悯。水军刚刚驻扎在洸口,却已身陷诬陷者的手中,不幸殒命。至今山下仍有他的祠堂,日光惨淡,过往行人无不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通过天象和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末日般的哀愁氛围。诗中“天狗堕”和“天吴海鲸”等意象,象征着国家的危机和外敌的威胁。后半部分则通过禹馀宫使的遭遇,反映了忠诚与误解、牺牲与悲剧的主题。整首诗语言凝重,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时代不幸的深切哀悼和对忠臣不幸遭遇的同情。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