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焦氏林塘读书图

· 陈琏
闻道林塘景,萧然远世情。 苔阶多鹤迹,茅屋有书声。 曾著潜夫论,因传处士名。 空馀图画在,翰墨尚留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然:清静冷落的样子。
  • 世情:世俗的情感和纷扰。
  • 苔阶:长满青苔的台阶。
  • 鹤迹:鹤的足迹,常用来象征高洁和长寿。
  • 潜夫论:东汉王符所著,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 处士:古代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 翰墨:指书写用的笔墨,也泛指书画作品。
  • 留馨:留下香气,比喻留下美好的名声或作品。

翻译

听说林塘的景色,清静而远离了世俗的纷扰。 青苔覆盖的台阶上,留下了鹤的足迹,茅屋中传来读书的声音。 曾经著有《潜夫论》,因此传扬了隐士的名声。 虽然只剩下图画留存,但书画中依然留有美好的香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林塘读书场景,通过“苔阶多鹤迹,茅屋有书声”的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高洁。诗中提到的“潜夫论”和“处士名”,暗示了主人公的学识与品德。结尾的“空馀图画在,翰墨尚留馨”则表达了即使时光流逝,美好的作品和名声依然长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