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母墓

· 陈琏
刘项方战争,雌雄犹未决。 智士虽纷纭,徒掉三寸舌。 谁知陵母贤,料事独明哲。 匪惟识所附,凛凛见奇节。 当其别汉使,吐言何激烈。 古剑飞寒光,荒冢埋碧血。 幽魂岂沉沦,耿耿比明月。 照耀穹壤间,千古常不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陵母:指王陵的母亲。王陵是西汉初年的大臣,他的母亲在楚汉战争中被项羽俘虏,为了不连累儿子,选择了自杀。
  • 刘项:指刘邦和项羽,楚汉战争中的主要对手。
  • 雌雄:比喻胜负未分。
  • 智士:指有智慧的谋士。
  • 三寸舌:比喻能言善辩。
  • 明哲:明智。
  • 匪惟:不仅。
  • 凛凛:严肃、庄重的样子。
  • 奇节:非凡的节操。
  • 汉使:汉朝的使者。
  • 古剑:古代的剑,这里象征王陵母亲的决断和勇气。
  • 荒冢:荒凉的坟墓。
  • 碧血:指忠诚之血。
  • 幽魂:指死者的灵魂。
  • 耿耿:明亮的样子。
  • 穹壤:天地。

翻译

在刘邦和项羽的战争中,胜负尚未分明。 虽然有许多智者,但他们只是空谈而已。 谁知道王陵的母亲如此贤明,她独自明智地预见了未来。 她不仅知道应该依附谁,还展现出非凡的节操。 当她面对汉朝的使者时,言辞激烈。 她的决断如同古剑般寒光闪闪,她的忠诚之血埋藏在荒凉的坟墓中。 她的灵魂并未沉沦,而是明亮如同明月。 她的光辉照耀着天地,千古不灭。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王陵母亲的智慧和节操。在楚汉战争的混乱中,她能够明智地预见未来,并坚定地选择支持刘邦。她的决断和牺牲,如同古剑和碧血,象征着她的忠诚和勇气。诗中通过对比智士的空谈和王陵母亲的实际行动,突出了后者的非凡品质。最后,诗人以明月比喻王陵母亲的灵魂,表达了她的精神将永远照耀后世。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