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骊山有感
骊山矗霄汉,缭绕白云生。
露径绿苔老,秋林红叶明。
凭高肆遐瞩,山水互回萦。
终南亘太华,浐灞通渭泾。
三川何逶迤,千里犹掌平。
秦中百万家,俯视犹列星。
缅维天宝中,兹山擅佳名。
复道岁游幸,栖阁高峥嵘。
秋风起朝元,温泉出华清。
如何乐未终,胡尘集咸京。
一从西幸蜀,无复来霓旌。
繁华竟何在,但见山青青。
宴安古所戒,后世在当惩。
我来重登览,触景感废兴。
临文动悲诧,不尽千古情。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
- 矗(chù):高耸直立。
- 霄汉:天空。
- 缭绕:环绕,盘旋。
- 遐瞩:远望。
- 亘(gèn):横贯。
- 浐灞:浐河和灞河,流经西安的两条河流。
- 渭泾:渭河和泾河,流经陕西的两条河流。
- 三川:指黄河、洛河、渭河。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 缅维:回忆,缅怀。
- 擅:拥有。
- 复道:指宫殿中的回廊或走廊。
- 栖阁:指建在山上的亭台楼阁。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
- 朝元:指朝拜元始天尊,这里指朝拜的场所。
- 华清:指华清池,位于骊山脚下,是唐代皇家温泉浴池。
- 胡尘:指外族入侵的军队。
- 咸京:指长安,即今西安。
- 西幸蜀:指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往四川。
- 霓旌:指皇帝的仪仗。
- 宴安:指安逸享乐。
- 悲诧:悲伤惊讶。
翻译
骊山高耸入云,白云环绕其上。小径上绿苔斑驳,秋林中红叶鲜明。站在高处远望,山水交错环绕。终南山横贯太华,浐河灞河与渭河泾河相通。三川河流曲折绵延,千里之地平坦如掌。秦中地区有百万户人家,俯瞰之下犹如繁星点点。回忆天宝年间,这座山享有盛名。宫殿回廊每年都有皇帝游幸,山上的亭台楼阁高耸壮观。秋风起于朝元阁,温泉出自华清池。为何欢乐未能持续,胡人的军队已集结于长安。自从唐玄宗逃往四川,再也没有皇帝的仪仗来到这里。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青山依旧。安逸享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警惕的,后世应当以此为戒。我再次登临此地,触景生情,感慨万千。面对这些历史遗迹,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不尽千古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骊山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中,“骊山矗霄汉,缭绕白云生”等句,以高远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骊山的雄伟与神秘。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缅怀,表达了对唐朝盛衰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后世的警示。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沧桑的反思。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