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昌平望京师

祀罢诸陵逐晓回,遥瞻旭日照金台。 香轮旋辗平沙软,仙旆晴披宿雾开。 秋色先从边塞老,山光还绕帝城来。 一官愿效山公启,三赋惭非杜甫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祀罢:祭祀完毕。
  • 逐晓回:随着清晨返回。
  • 遥瞻:远远地望见。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金台:指京城的建筑或高台。
  • 香轮:装饰华丽的车辆。
  • 旋辗:旋转碾压,形容车辆行驶。
  • 平沙:平坦的沙地。
  • 仙旆:仙人的旗帜,这里指华丽的旗帜。
  • 晴披:晴天展开。
  • 宿雾:夜晚的雾气。
  • 边塞:边疆的要塞。
  • 山光:山中的景色。
  • 帝城:皇帝所在的都城。
  • 一官:指自己的官职。
  • 山公启:山公,指山涛,西晋名士,启,指启奏,这里表示愿意像山涛一样为国家尽忠。
  • 三赋:三次作赋,指自己的文学创作。
  • 杜甫才:杜甫的才华,这里表示自谦,认为自己没有杜甫那样的才华。

翻译

祭祀完诸陵后,随着清晨返回,远远地望见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京城的高台。装饰华丽的车辆在平坦的沙地上旋转碾压,华丽的旗帜在晴天展开,驱散了夜晚的雾气。秋色首先在边疆的要塞显得老成,山中的景色依旧环绕着皇帝所在的都城。虽然身居一官,但愿像山涛一样为国家尽忠,三次作赋却自愧没有杜甫那样的才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从昌平返回京师的途中所见景色,以及内心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旭日、金台、香轮、仙旆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京师的繁华景象。同时,通过对边塞秋色和山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边疆的关切和对帝都的眷恋。最后,作者以山涛和杜甫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自愧文才不足的谦逊之情。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崇高的政治抱负。

郭谏臣

郭谏臣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忠,号方泉,更号鲲溟。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袁州司理。严世蕃在家乡分宜贪得无厌,往往假督抚之势强行索取,谏臣不阿不惧以处之。后内迁吏部主事。隆庆初屡陈时政,多所持正。官终江西参政。所作诗婉约清雅,有《郭鲲溟集》。 ► 6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