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经座:指参与佛经的讲解或学习。
- 三生:佛教用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命。
- 柱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这里比喻为官员或士人。
- 西山:指西边的山,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山,也可能泛指西边的山景。
翻译
听说参与佛经的学习,三世的生命都不会顽固不化。 有谁能够像官员持笏那样,反而想要面对西山的景色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参经座”与“柱笏”“西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与世俗生活的不同态度。诗中“三生性不顽”暗示了佛法的深远影响和改变人性的力量,而“何人当柱笏,翻拟对西山”则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漠。整体上,诗歌简洁而富有哲理,反映了明代士人对于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之间平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