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哀

心摧娲后石,泪尽蜀山鹃。 自恨无容地,谁还共戴天。 飞尘金齿路,沈日点苍烟。 愿挽乌号射,欃枪会应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娲后石:指女娲补天时所用的五彩石,这里比喻坚强的意志或力量。
  • 蜀山鹃:指杜鹃鸟,传说中杜鹃啼血,比喻悲伤至极。
  • 共戴天:指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同承担责任。
  • 金齿路: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西部,这里可能指艰难的旅途。
  • 沈日:指日落,比喻时光流逝或事物衰败。
  • 点苍烟:指山间的云雾,这里可能比喻迷茫或不确定的状态。
  • 乌号射: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射箭技艺,这里比喻有力的行动或反击。
  • 欃枪:古代兵器,这里比喻敌人或困难。

翻译

我的心如同被摧毁的娲后石,泪水流尽如同蜀山的杜鹃啼血。 我自恨没有容身之地,又有谁能够与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在飞尘弥漫的金齿路上,日落时山间的云雾沉沉。 我愿挽起乌号射的弓箭,相信能够应弦而射中那些困难和敌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深切的悲痛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诗中,“心摧娲后石,泪尽蜀山鹃”通过神话和传说中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共同承担责任的渴望。末句“愿挽乌号射,欃枪会应弦”则展现了诗人不屈的斗志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坚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